性味归经:味甘、淡,性寒。归心、胃、小肠经。
功效与作用
清热泻火:能清泻心、胃、小肠之火,可用于缓解外感热病、心火炽盛等导致的发热、烦躁等症状。
除烦止渴:对于热病伤津、心烦口渴等有缓解作用,能滋养津液,平复烦躁。
利尿通淋:促进尿液排出,帮助清除下焦湿热,改善小便短赤、热淋涩痛等情况。
其他作用:现代研究表明,淡竹叶还有保护肝脏、抑菌、抗氧化、降血脂、收缩血管、抗心肌缺血等作用。
副作用
损伤脾胃:性寒,脾胃虚寒、大便溏泄者服用可能会加重症状,出现腹痛、腹泻等。
影响正气:无实火、湿热者或体虚有寒者服用,可能会损伤正气,导致身体更加虚弱。
配伍
配石膏:增强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,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,症见高热、心烦、口渴、尿赤等。
配芦根:增强清热除烦、生津止渴的作用,用于热病伤津,心烦口渴、咽干舌燥等,还能治疗胃热呕吐。
配木通:可治心移热于小肠之尿赤热痛、赤白带下等,用于热盛心烦,口疮舌红,尿赤涩痛。
配荷梗:一升一降,相互为用,有清心火、利小便、祛暑湿等作用,可治夏日中暑、小儿发热等。
炮制:拣去杂质及根,切段,晒干。
用法用量:内服,煎汤,6-10 克;也可入丸、散或浸酒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敷。
主治疾病及特殊功效
热病烦渴:能清气分热,又生津除烦,有效缓解高热、口渴、心烦等症状。
口舌生疮:清泻心火,可改善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糜烂、生疮等,使心之火热从小便而出。
热淋涩痛:利尿通淋作用可帮助清除下焦湿热,减轻小便短赤、淋沥涩痛等症状,恢复小便的通畅。
常用方剂
竹叶石膏汤:出自《伤寒论》,用于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之后,余热未清,气精两伤证,方中淡竹叶清热除烦,兼以生津。
导赤散:可与木通、生地黄、甘草等配伍,用于心经火热证,治疗心胸烦热、口渴面赤、意欲饮冷,以及口舌生疮,或心热移于小肠等。
八正散:与瞿麦、萹蓄、滑石等配伍,用于湿热淋证,症见尿频尿急、溺时涩痛、淋沥不畅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